02
2021.01
防範未知病源來襲!疾管署:病原體檢測成為傳染病「病原檢測」利器

面對已知病原時臨床上都不一定有有效藥物,更何況如果是「未知病原」,但有賴科技醫療發展,精準檢測上有了新的解套方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坦言:「病原體基因檢測已成為傳染病『病原檢測』新利器,不僅敏感度高、短時間內知道檢驗結果,增進防疫檢驗效能。」
先有「精準檢測」才能對症下藥!食藥署:讓治療更到位
傳統病原培養,醫師預先假設可能的感染源進行培養,但若假設錯誤,全部又得重新再來過,亞洲準譯股份有限公司劉君豪執行長說:「臨床上面臨很沉痛的問題,醫師開玩笑說我的病人等到檢驗報告出來的時候,他不是出院了就是出山了。」
即便台灣醫療水準再先進,醫師沒有良好的檢測武器,如何對症下藥!這樣情況就如同配給狙擊手一把爛手槍,再有能力也沒辦法好好狙擊敵人。
病原檢測已用於過去各項傳染疾病
但隨著精準醫療的推動下,精準檢測走得更前面且勢在必行,過往已普遍用於產前基因篩檢、癌症基因篩檢等,六大面向之中「病原檢測」逐漸得到更多的重視。
像是新冠肺炎也是藉由NGS技術檢測出來,羅一鈞說:「在過去幾次國內外傳染病疫情發生時,例如2009年H1N1流感、2012年MERS-CoV 及2013年H7N9流感等,疾管署皆以病原體基因檢測為實驗室檢驗的核心策略,針對疑似感染個案,即時確認檢驗結果。」

核心實驗室統合不同檢體!國外也採取LDTs方式進行
因此現行臨床感染醫師也樂於見到這樣的檢測利器出現,只是局限在法案還在審查的階段,劉君豪執行長表示:「LDTs法規在政府公告之後,當然讓廠商有一個遵循的依據,但申請這個法規就是有一個流程要跑,但有政府協助相關認證的工作對於產業也是個很大的幫忙。」
以前醫院自己驗自己患者的檢體,想辦法檢驗出哪種病原,但現在精準檢驗現行推動的LDTs,改為實驗室為一個單位,由核心實驗室可以去統合不同醫院來的檢體,對病人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成本可以最佳化,在國外也是採這樣的方式進行。

病原檢測為未知病源守下安全防線
防範未知病原是全球的共識,疾管署將以相同規劃進行實驗室精準檢驗,並依持續導入更為先進的檢驗技術,使病原體基因檢測的應用層面更為廣泛。
即便萬一真的有未知病原發生在台灣的話,藉由基準檢測可以把一開始的感染控制在很小的一群人當中不會擴散出去,產業結合政府單位,成為疫情中最安全、有信心的一條防線。
▍文章轉發:Heho健康